-
大腿後肌(膕繩肌)拉傷康復運動 - Askling鍛鍊計劃
(撮文:李加華物理治療師 Physiotherapist Mr. Justin Lee)
大腿後肌肉拉傷是最常遇到的運動創傷之一,特別在一些需要急性加速的運動(例如:跑步、足球、籃球)。根據統計,大腿後肌受傷佔急性運動創傷8%~25%。傷患復發亦都是一個常見的問題,有高達30%運動員曾經歷拉傷後再復發。
大腿後肌拉傷主要分成兩類型:
- 過度伸展創傷 (Stretching Injury)
- 衝刺性創傷(Sprinting Injury)
過度伸展創傷疼痛點通常會靠近坐骨,復原時間相對比較長。衝刺性創傷疼痛點經通常位於後大腿的遠端,康復時間相對較短。要完全康復的時間取決於拉傷的嚴重及受傷後的處理,可需3個星期至3個月不等。由於大腿後肌拉傷的高發病率和經常會復發的情況,對於專業運動員上有相當大的影響。在運動科學界上,已有很多的研究去了解和探討最效處理大腿拉傷的治療及運動處方。
在2013有一隊研究員(Askling et al. )發現採用一系列針對大腿後肌的離心發力 (肌肉伸展狀態時發力)的鍛鍊計劃,不單只可以縮短康復時間,甚至可以減少傷患再復發。
以下介紹三個運動都是經Askling et al.團隊研究最有效的復康運動療程。進行這些運動時,不應該令痛楚增加,如有任何疑問,建議咨詢物理治療師的意見及經評估後才進行。
延伸式 (The Extender):受傷後48小時可以開始進行1. 平卧,彎曲患側髖部呈90度,雙手抓膝蓋後側固定大腿。2. 隨隨地將小腿伸直,直至大腿後肌有拉扯的感覺就停止。3. 再屈曲膝關節回到起始姿勢。4. 一組12下,早晚各進行3組。5. 如情況有改善及沒有任何不適感,可以慢慢増加膝關節伸直的幅度。潛水式 (The Diver):受傷後兩星期可以開始進行練習1. 患側單腳站立,膝蓋微彎,軀幹挺直。2. 慢慢將身體向前彎,髖關節屈曲至大概約90度,雙手向前伸,建側的腳抬高。3. 直到大腿後肌有拉扯的感覺就停止。4. 然後慢慢回到起始姿勢。5. 一組6下,隔日進行3組。當動作開始做熟了變得更容易,可以增加動作的幅度或速度去增加挑戰性。滑行式 (The Glider):受傷後兩星期可以開始進行,建議在一個平滑地面練習。1. 靠近牆,一手扶住牆。2. 患側單腳站立,重心放腳跟,膝蓋微彎,軀幹挺直。3. 建側的腳放在後方,踏住滑板塊。如沒有滑板塊,可用襪或毛巾代替。4. 逐漸有控制地將後腳向後滑動, 直到大腿後肌有拉扯感覺就停止。5. 然後,用雙手幫助拉後腳回來起始姿勢。6. 一組4下,隔日進行3組。當動作開始做熟了變得更容易,可以增加動作的幅度或速度去增加挑戰性。References:- Orchard J, Best TM. The management of muscle strain injuries: an early return versus the risk of recurrence, Journal of Clinical Sport Medicine, 2002; 12:3-5.
- Heiderscheit BC, Sherry MA, Silder A, Chumanov ES, Thelen DG. Hamstring strain injuries: recommendations for diagnosis, rehabilitation, and injury prevention. Journal of Orthopedic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2010; 40:67-81.
- Askling CM, Tengvar M, Thorstensson A. Acute hamstring injuries in Swedish elite football: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comparing two rehabilitation protocol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3;47:953-959. -
做運動時出現痛楚怎麼辦?
撮文:林偉雄物理治療師 (Warren Lam, Registered Physiotherapist)不論是跑步、健身、舉重訓練、球類運動或受傷後的復康運動等等,筆者都經常被問到,做運動時是否應該要避免出現痛楚,或運動時有少許痛楚是否安全?運動時出現痛楚是正常的,只要痛楚的程度是個人可接受的範圍內便可,而硏究亦顯示,痛楚並不等如傷害!我們可以監察運動進行時(During exercise)、運動完之後(After exercise)及24小時後(24 hours)的症狀,從而判斷運動是否適合繼續進行,停止或需要作出更改。大家可以不妨嘗試回答以下三個問題:1. 運動時的痛楚是否於自己可接受的範圍內?我們可以把痛楚由0至10分打一個分數,一般情況下3至4分以下都是一個可接受及安全的痛楚範圍。 (圖一: Numerical Pain Rating Scale NPRS),若果超越這個分數 (>5分)便應停止該運動。我們不要盲目追求 “NO PAIN, NO GAIN”啊2. 做完運動之後,痛楚是減輕、加劇或不變?痛楚減輕:運動可以繼續或提升痛楚不變:運動可以繼續痛楚加劇:要加陪小心,留意24小時後的症狀3. 做完運動24小時(或翌日)之後,痛楚是減輕、加劇或不變?痛楚減輕:運動可以繼續或提升痛楚不變:運動可以繼續痛楚加劇:運動需要停止或減輕運動強度(Doing too much, too soon!),否則有機會加劇傷患以上都是一個簡單嘅概括,讓大家做運動時都可以作一個參考,從而判斷自己做緊的運動是否適合。當然,如果做運動時或之後痛楚明顯加劇,並伴隨其他症狀,例如:腫脹、乏力、關節變得僵硬等等,便應盡快尋求物理治療師作進一步的評估,以便作出適切的建議及治療。參考文獻:Karin Grävare Silbernagel et al. Am J Sports Med. 2007 Jun.Continued sports activity, using a pain-monitoring model, during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hilles tendinopath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
急性軟組織受傷的 Do No “HARM”!
撮文:林偉雄物理治療師上文同大家分享過急性軟組織受傷後處理的新概念 “PEACE & LOVE”!今次會介紹急性軟組織受傷後的禁忌,就是 Do No “HARM”受傷後首72小時之內,我們應避免進行以下4個事項:1. H:HEAT 熱敷熱會增加血流量,並且加劇腫脹,所以不應浸熱水浴、焗桑拿或使用熱敷
2. A:ALCOHOL 飲酒飲酒會令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增加患處出血及腫脹的情況
3. R:RUNNING 跑步/運動受傷後太早進行運動會加劇傷患的惡化
4. M:MASSAGE 按摩按摩會增加傷患出血及腫脹
一般而言,受傷72小時之後,經醫護人員或物理治療師的評估,便可以適量進行以上的事項! -
急性軟組織受傷的 “PEACE & LOVE”
撮文:林偉雄物理治療師一年一度的香港渣打馬拉松已於2月12日順利舉行,今年一共有37,000多位跑手參與賽事,過去幾個月筆者亦見證着身邊的跑友及病人都積極訓練,備戰馬拉松。比賽當日的氣溫達20度,而濕度更接近100%,對一衆跑手而言是頗有挑戰性的比賽環境,對心肺及肌肉的要求更甚。跑手在比賽期間容易出現氣力不繼或肌肉過度疲勞等的情況,大大增加軟組織受傷的風險,尤其是肌肉拉傷、足踝關節扭傷(拗柴)及筋腱發炎等等。過往大家對軟組織急性受傷都會以 “RICE” (Rest, Ice, Compression and Elevation)來作早期的處理,但2019年,英國運動學會雜誌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提出了軟組織受傷後處理的新觀念 “PEACE & LOVE”,值得我們作急性受傷處理的參考!PEACE: 急性期 (受傷後24-72小時)
P: Protection (保護)
保護受傷的部位避免傷勢加劇E: Elevation (抬高)
抬高受傷的部位,減低液體積聚,有助消腫A: Avoid Anti-inflammatories (避免消炎藥)
消炎藥會抑制發炎反應,令受傷的軟組織修復過程延長C: Compression (施加壓力)
利用彈性繃帶包紥患處,可有效減低腫脹E: Education (傷患的教育)
咨詢物理治療師,學習正確的傷患處理及受傷後的康復過程LOVE: 亞急性期 (受傷3天之後)
L: Load (負重)
在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儘早讓受傷的軟組織給予適當的負荷,並在痛楚可接受的情度下活動患處,更有利軟組織的修復及重建O: Optimism (樂觀)
保持正面及樂觀的態度,有利於組織的修復V: Vascularisation (血液流通)
受傷3-4天後在可承受的痛楚情形下,應適度的心肺活動及運動,有助受傷組織的血液回流,促進修復及減低痛楚E: Exercise (復康運動)
籍著有系統的運動治療,可有效改善肌力、關節活動幅度、軟組織柔軟度、本體感覺的恢復,並回復到受傷前的功能下次大家患上急性軟組織受傷時,可參考以上介紹的 “PEACE & LOVE” 來處理傷患,但如果受傷的情況嚴重、痛楚持續及患處不能受力時,便應及早求醫,以排除其他嚴重嘅傷患,例如骨折、韌帶撕裂、甩骹等,並作出適當的診斷及治療。